我最近嘴欠,忍不住又结合当前大城市的房事说了点真话,称现在是多数公众买房的最后机会,结果被个别网友称为阴险的房托,简直比窦蛾还冤。我倒是一直很敬业地在充当电视的话托,一直努力地混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朋友,打死也不敢给一个人民群众不喜欢的行业当托。我奔四了,至少知道为自己的前途负责了。
从北京房价每平方米5000元的时候起,我就一直在忽悠周围所有的熟人买房,2003年甚至还以身作则,在CBD咬牙以每平米6500元价格买了一套表明我的诚意,结果迎来的全是亲朋们的批斗会——从北京四环内房价每平米6000元一直批到每平米20000元,从未间断,我简直像当年被围攻的右派,孤独而无助。有朋友甚至慷慨激昂地说:假如我当上国家领导人,一定将这帮房地产奸商全法办,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靠,听着比房价下降更不靠谱。
其实,在北京城区房价平均过每平米10000元时,公众买商品房就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了。我觉得中央政府为了控制迅速飑升的房价,通过几轮宏观调控试图使房价接近更多人的购买力,至少是中产阶层的购买力,效果还是明显的。但你必须承认,更多人已经无法通过单一的行政手段完成拯救。所以,我坚持认为今天是多数公众近年来最接近房价的时刻——至少还有当房奴的机会。
因为,面对巨大的经济发展压力,面对房产商已接近极限的承受力,面对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基石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被宏观调控压制的房价必将回归市场主导,您可以继续不同意,但第一个信号已经真实地发出,这是对苦盼房价继续下跌的公众无异于一记当头棒喝。
日前,西安市政府出台《关于恢复房地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市民购买商品住房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据了解,西安市《关于恢复房地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从2008年9月4日起至2009年12月31日,对购房户按购房款总额,分1.5%、1%、0.5%三个等级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
很多人相信,西安市只是代表各地地方政府推倒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许多人同样相信,西安在作出这一政策托市之前,一定经过再三苦思,肯定也考虑过此举可能冒着公众斥责的巨大风险,只不过实在难寻突围之策罢了。
据媒体披露,作为建国以来最大的投资手笔,日前,西安市启动了总投资1400亿元的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计划,据称这将成为西安“翻身”的一次突围之举。按照这一计划,10月中旬将完成拆迁,10月底,大明宫遗址公园内部基础设施及遗址周边的改造工程将正式开工。意欲克隆纽约第五大道发展效应的西安,自然不愿也不敢让眼前的房价出现太大的逆转。而1400亿元的庞大投资规模,对2007年生产总值(GDP)才1737.1亿元的西安,其经济拉动效应显而易见。在这一发展蓝图之下,能否吸引更多的房地产商,引入更多资金,既取决于当地的政策环境,更取决于房地产市场能否保持红火。从某种意义上讲,西安的救市之举,其实也是在救自己。
于是,西安托市为房地产商赋予信心,创造盈利前景也就顺理成章了。
其实,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是不少地区寻求“短、平、快”发展模式的一个不二战略选择,而房地产业又一再被验证为可以信赖的政绩创造急先锋。
那么,谁是下一个西安?当越来越多的城市成为西安时,而有关政府负责人又怎么考量经济发展下的民生诉求?怎么面对公众求房若渴的眼神?
但愿,这个短期牺牲公众利益的决策会带来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美好结局——哪怕以廉租房、限价房的名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