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8日,晚上8:30分,全球包括北京、上海在内的1000多个城市将熄灭街头五彩的霓虹、楼宇温暖的灯光,集体融入温柔的夜色。
这一天,一个名为“地球一小时”(EarthHour)活动将在这个濒临失衡的世界全面展开。
这是由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一个活动,迄今已满三岁。这一活动的目的是呼吁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促进节约能源和温室气体减排,并作出积极的改变。向全球的领导人们、企业以及个人发出一个积极的信号——那就是所有人都该行动起来了。
3月20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向全球公众发出热情洋溢的呼吁:“我呼吁世界各地的每一个人都加入到这个活动中来。请支持这个活动,一起展示我们抵御气候变化的决心,以及我们对于更多实际行动的期盼。只要我们团结起来,就能有办法解决这个最严峻的全球性的挑战。”他说:“人们的行为告诉他们的领导人,希望他们能够在哥本哈根签订一份公约,一份保护我们和我们居住的星球的公约,一份计划宏伟的公约,一份公平有效的公约,一份有科学依据的公约。”
这是一份关于共同命运和美好希望的春天邀约。
明天,生活在拥挤、忙碌、喧哗的都市人将兑现他们的承诺,展示他们的力量。
对多数人而言,告别了自己常年厮守的电脑、电视,将怎样度过这样特别的一小时?这个话题正在中国公众中迅速升温。
随着地球变成一个小小村落,世界逐渐连接成一个休戚与共的整体,我们却伴随着时代节奏的提速,成了每天在地面急速奔忙的现实利益动物。
我曾经问过自己:有多长时间没有遥望过广袤而宁静的星空了?那里曾经寄托着我们太多的幻想和诗意。
英国剧作家王尔德说过一句不朽的名言:“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依然有人仰望星空。”
在这个和平的年代,受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目标的驱使,我们在
2009年3月28日,晚上8:30分,全球包括北京、上海在内的1000多个城市将熄灭街头五彩的霓虹、楼宇温暖的灯光,集体融入温柔的夜色。对环境污染。......蕾切尔·卡逊的影响力已经超过了《寂静的春天》中所关心的那些事情。她将我们带回如下在现代文明中丧失到了令人震惊的地步的基本观念: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融合。本书犹如一道闪电,第一次使我们时代可加辩论的最重要的事情显现出来。”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人类从盲目攫取地球资源的生存发展模式回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之路是一段布满荆棘的苦旅。
这也表明,明天,这么多不同信仰、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肤色、不同地位的人能够以环保的名义聚会在一起,向伤痕累累的地球做一次集体的善举有多么宝贵。哪怕只有一小时。
为了使这一个小时积聚的热诚能够更长久地留存我们内心,作为地球村的一个普通公民,我向和我一样普通的大多数提议:在这个特别的一小时,让我们一起仰望星空。去试着战胜我们内心贪婪的魔鬼,让希望的天使能自由地翩翩起舞。
这是一次迟到的集体救赎。我认同戈尔的论断:我们的努力是有希望的。
(此稿应《节能建筑界》之约而写)
这一天,一个名为“地球一小时”(EarthHour)活动将在这个濒临失衡的世界全面展开。
这是由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一个活动,迄今已满三岁。这一活动的目的是呼吁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促进节约能源和温室气体减排,并作出积极的改变。向全球的领导人们、企业以及个人发出一个积极的信号——那就是所有人都该行动起来了。
3月20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向全球公众发出热情洋溢的呼吁:“我呼吁世界各地的每一个人都加入到这个活动中来。请支持这个活动,一起展示我们抵御气候变化的决心,以及我们对于更多实际行动的期盼。只要我们团结起来,就能有办法解决这个最严峻的全球性的挑战。”他说:“人们的行为告诉他们的领导人,希望他们能够在哥本哈根签订一份公约,一份保护我们和我们居住的星球的公约,一份计划宏伟的公约,一份公平有效的公约,一份有科学依据的公约。”对环境污染。......蕾切尔·卡逊的影响力已经超过了《寂静的春天》中所关心的那些事情。她将我们带回如下在现代文明中丧失到了令人震惊的地步的基本观念: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融合。本书犹如一道闪电,第一次使我们时代可加辩论的最重要的事情显现出来。”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人类从盲目攫取地球资源的生存发展模式回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之路是一段布满荆棘的苦旅。
这也表明,明天,这么多不同信仰、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肤色、不同地位的人能够以环保的名义聚会在一起,向伤痕累累的地球做一次集体的善举有多么宝贵。哪怕只有一小时。
为了使这一个小时积聚的热诚能够更长久地留存我们内心,作为地球村的一个普通公民,我向和我一样普通的大多数提议:在这个特别的一小时,让我们一起仰望星空。去试着战胜我们内心贪婪的魔鬼,让希望的天使能自由地翩翩起舞。
这是一次迟到的集体救赎。我认同戈尔的论断:我们的努力是有希望的。
(此稿应《节能建筑界》之约而写)
这是一份关于共同命运和美好希望的春天邀约。
明天,生活在拥挤、忙碌、喧哗的都市人将兑现他们的承诺,展示他们的力量。
对多数人而言,告别了自己常年厮守的电脑、电视,将怎样度过这样特别的一小时?这个话题正在中国公众中迅速升温。
随着地球变成一个小小村落,世界逐渐连接成一个休戚与共的整体,我们却伴随着时代节奏的提速,成了每天在地面急速奔忙的现实利益动物。
我曾经问过自己:有多长时间没有遥望过广袤而宁静的星空了?那里曾经寄托着我们太多的幻想和诗意。
英国剧作家王尔德说过一句不朽的名言:“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依然有人仰望星空。”
在这个和平的年代,受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目标的驱使,我们在这个宽厚的蓝色星球创造了无以伦比的物质文明,但也在扮演着自己的掘墓人。文明的进程带给我们繁荣和富足,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物种消亡、怪病频现等生态灾难。我们越来越富足,但我们也在集体经受“吸进去的是污浊的沙尘暴,呼出的是清新的二氧化碳”的可怕生活。直到金融危机全面爆发,我们才再一次清晰地发现导致自己可能没有未来的根本诱因——它藏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身处,名字叫贪婪。
重回绿色的道路是艰难的。但总有人仰望星空。
美国著名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1962年她推出了轰动世界的名著《寂静的春天》,堪称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著作。此前的报纸或书刊,你几乎找不到“环境保护”这个词。那时长期流行于全世界的口号是“征服大自然”。中国在一个特殊年代发展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没有人想到大自然需要保护并与之和谐相处。由于颠覆了主流观念并直接殃及强势利益集团的生存,瘦弱、身患癌症的女学者蕾切尔·卡逊并没有赢得应有的鲜花和掌声,反而遭受了空前的诋毁和攻击——特别是来自化学工业界中的愤怒嚎叫,辅以农场主、某些科学家和杀虫剂产业的支持者。《寂静的春天》出版两年之后,她便心力交瘁,与世长辞。这个宽厚的蓝色星球创造了无以伦比的物质文明,但也在扮演着自己的掘墓人。文明的进程带给我们繁荣和富足,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物种消亡、怪病频现等生态灾难。我们越来越富足,但我们也在集体经受“吸进去的是污浊的沙尘暴,呼出的是清新的二氧化碳”的可怕生活。直到金融危机全面爆发,我们才再一次清晰地发现导致自己可能没有未来的根本诱因——它藏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身处,名字叫贪婪。
重回绿色的道路是艰难的。但总有人仰望星空。
美国著名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1962年她推出了轰动世界的名著《寂静的春天》,堪称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著作。此前的报纸或书刊,你几乎找不到“环境保护”这个词。那时长期流行于全世界的口号是“征服大自然”。中国在一个特殊年代发展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没有人想到大自然需要保护并与之和谐相处。由于颠覆了主流观念并直接殃及强势利益集团的生存,瘦弱、身患癌症的女学者蕾切尔·卡逊并没有赢得应有的鲜花和掌声,反而遭受了空前的诋毁和攻击——特别是来自化学工业界中的愤怒嚎叫,辅以农场主、某些科学家和杀虫剂产业的支持者。《寂静的春天》出版两年之后,她便心力交瘁,与世长辞。
30多年后,一个叫戈尔的美国人忠实地接过了蕾切尔·卡逊的衣钵。这位美国前副总统、诺贝尔奖得主说:“无疑,《寂静的春天》的影响可以与《汤姆叔叔的小屋》媲美。”他在《寂静的春天》再版序言中写道:1992年,一个杰出美国人的组织推选《寂静的春天》为近50年来最具有影响的书。这些年来,贯穿着所有政治争论,这本书一直是对自我满足情绪的理性批评。它告戒我们,关注环境不仅是工业界和政府的事情,也是民众的分内之事。把我们的民主放在保护地球一边。渐渐地,甚至当政府不管的时候,消费者也会反
30多年后,一个叫戈尔的美国人忠实地接过了蕾切尔·卡逊的衣钵。这位美国前副总统、诺贝尔奖得主说:“无疑,《寂静的春天》的影响可以与《汤姆叔叔的小屋》媲美。”他在《寂静的春天》再版序言中写道:1992年,一个杰出美国人的组织推选《寂静的春天》为近50年来最具有影响的书。这些年来,贯穿着所有政治争论,这本书一直是对自我满足情绪的理性批评。它告戒我们,关注环境不仅是工业界和政府的事情,也是民众的分内之事。把我们的民主放在保护地球一边。渐渐地,甚至当政府不管的时候,消费者也会反对环境污染。......蕾切尔·卡逊的影响力已经超过了《寂静的春天》中所关心的那些事情。她将我们带回如下在现代文明中丧失到了令人震惊的地步的基本观念: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融合。本书犹如一道闪电,第一次使我们时代可加辩论的最重要的事情显现出来。”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人类从盲目攫取地球资源的生存发展模式回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之路是一段布满荆棘的苦旅。
这也表明,明天,这么多不同信仰、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肤色、不同地位的人能够以环保的名义聚会在一起,向伤痕累累的地球做一次集体的善举有多么宝贵。哪怕只有一小时。
2009年3月28日,晚上8:30分,全球包括北京、上海在内的1000多个城市将熄灭街头五彩的霓虹、楼宇温暖的灯光,集体融入温柔的夜色。
这一天,一个名为“地球一小时”(EarthHour)活动将在这个濒临失衡的世界全面展开。
这是由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一个活动,迄今已满三岁。这一活动的目的是呼吁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促进节约能源和温室气体减排,并作出积极的改变。向全球的领导人们、企业以及个人发出一个积极的信号——那就是所有人都该行动起来了。
3月20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向全球公众发出热情洋溢的呼吁:“我呼吁世界各地的每一个人都加入到这个活动中来。请支持这个活动,一起展示我们抵御气候变化的决心,以及我们对于更多实际行动的期盼。只要我们团结起来,就能有办法解决这个最严峻的全球性的挑战。”他说:“人们的行为告诉他们的领导人,希望他们能够在哥本哈根签订一份公约,一份保护我们和我们居住的星球的公约,一份计划宏伟的公约,一份公平有效的公约,一份有科学依据的公约。”
这是一份关于共同命运和美好希望的春天邀约。
明天,生活在拥挤、忙碌、喧哗的都市人将兑现他们的承诺,展示他们的力量。
对多数人而言,告别了自己常年厮守的电脑、电视,将怎样度过这样特别的一小时?这个话题正在中国公众中迅速升温。
随着地球变成一个小小村落,世界逐渐连接成一个休戚与共的整体,我们却伴随着时代节奏的提速,成了每天在地面急速奔忙的现实利益动物。
我曾经问过自己:有多长时间没有遥望过广袤而宁静的星空了?那里曾经寄托着我们太多的幻想和诗意。
英国剧作家王尔德说过一句不朽的名言:“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依然有人仰望星空。”
在这个和平的年代,受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目标的驱使,我们在
为了使这一个小时积聚的热诚能够更长久地留存我们内心,作为地球村的一个普通公民,我向和我一样普通的大多数提议:在这个特别的一小时,让我们一起仰望星空。去试着战胜我们内心贪婪的魔鬼,让希望的天使能自由地翩翩起舞。
这是一次迟到的集体救赎。我认同戈尔的论断:我们的努力是有希望的。
(此稿应《节能建筑界》之约而写)
评论